北京IT小土著蝸居生存現狀
本人專科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從事IT行業(北京土著)
本人專科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從事IT行業(北京土著)
品質來自對細節的講究”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對于軟件開發上的種種細節我都不放過,盡量不讓自己處于模糊地帶,這樣才能在下次遇到相同或類似問題時得以迅速理解并解決,除了可以縮短處理問題的時間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軟件質量,以及在撰寫程序初期能就避免細節中潛藏的瑕疵。
如果你體會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是那么不容易堅持的話那說明你真的做到想每天都進步了。但是很多情況很多人,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掉了。用小沈陽的話,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兒過去了哈 眼睛一閉不睜 一輩子過去了哈。還有很多人是想每天都堅持的,可是往往感覺到去堅持進步是那么的痛苦。去放松自我是那么的輕松。因為這次你又回來到渾渾噩噩混日子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在電腦前搗鼓搗鼓一天,回頭一想竟然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事。我覺得很多在國企的人這樣的感覺更加強烈。
從美國奧蘭多(Orlando)到洛杉磯的長途飛機上,才過了半小時,我就覺得有人在看著我。那是一個坐在走道另一端的女人,她的眼神仿佛說著:“我正在看著你,快放下你手邊的工作。”我其實不是個喜歡在飛機上聊天的人,在結束演講之后更是如此。所以我聳起肩膀再把頭縮進去,就好像一只烏龜,一只專心打著計算機的烏龜。
作者:阿蘭·諾頓(Alan Norton)
IT=挨踢,這是IT人的自嘲,進入IT行業是有四五年了,也算得上是一個“老人”了吧,見了不少新人,面試了不少新人,也帶了一些新人,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最近我過了40歲生日。 一個朋友開玩笑的對我說:嘿,我想這個意味著你已經老的不適合再去編程了吧!,我表面上哈哈一笑,但心里卻觸動不少。年齡歧視在我們這行里并不可笑。就像今天用Java的兄弟淪落到這個地步一樣,幾年前,使用COBOL家伙被我們從心底里嘲笑其老舊的編碼方式和缺乏新技術中的靈活性。
這句話最近在團隊經常有人說,其實我也深有體會,因為我看到的技術牛人他們背后肯定有一段很長時間的艱苦時光,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8年,也可能一直還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