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摘要】黨的理論從最初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再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無不體現我黨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理論;創新
  中國共產黨人根據現實條件的變化,不斷與時俱進,進行理論創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勇于創新,就沒有社會主義新中國,就沒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建黨以來黨的理論創新
  1、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基礎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體現出巨大的理論威力。
  2、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的作用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獲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發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認真考察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道路,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毛澤東思想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單運用,而是在許多領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數十年的革命實踐證明,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3、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早在2000年5月14日,江澤民同志就說過,“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用它來作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的指導。同年6月9日,他重申了這一點,并明確指出它是為了回答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直接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的“重大現實問題”的。同年10月11日,他又指出要把“三個代表”作為“我們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2001年的“七一”講話,把我們黨八十年奮斗歷程的基本經驗,以及展望新世紀的艱巨任務和光明前途,黨要繼續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勝利前進,歸結為必須始終堅持“三個代表”。今年5月15日在紀念共青團建團八十周年的講話中,他進一步指出“三個代表”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針”。“5・31”講話進而作了完整的表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并且強調,聯系黨成立以來的全部歷史經驗,總結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必須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以上這些,都是從第二重含義上講“三個代表”的歷史地位。“三個代表”反映了形勢發展變化提出的“新要求”。這是指明“三個代表”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創造精神。“三個代表”對于老祖宗不光是堅持、繼承,更重要的是發展、創新。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次作出“三個代表”的高度概括,把“三個代表”作為完整的整體而提出。“三個代表”的有關思想,雖然早已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也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努力實踐的目標,但是,把它們提煉、概括為“三個代表”,深刻透徹地闡明其內在辯證關系,從而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并把它確定為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尚屬首創。這類似于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有關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我們黨早已有之,并見諸于實踐。但是,1979年鄧小平同志首次把它提煉、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提出,并被確立為立國之本,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鄧小平同志指出,四項基本原則雖然都不是什么新問題,“但是這些原則在目前的形勢下卻都有新的意義,都需要根據新的豐富的事實作出新的有充分說服力的論證”。
  從“一個代表”推進到“三個代表”,擴展了黨的先進性的內涵。共產黨代表什么?這個問題直接涉及到黨的性質和先進性。我們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對此說法不一,但基本精神一致,都是在黨與階級和人民的關系上,在黨的階級性與群眾性的關系上,認識、界定黨的性質和先進性,宣布黨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一個代表”。這個基本精神沒有錯。但是,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一個代表”的認識和界定需要深化,提法和表述需要完善,于是就有了“三個代表”。從“一個代表”到“三個代表”,不僅是提法和表述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豐富了黨的先進性的內涵,拓寬了研究黨的先進性的思路,提高了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標準。
  進一步揭示了黨的先進性的實質,升華了黨的先進性的要求。關于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毛澤東和鄧小平同志都曾有過很多精辟的論述,提出過不少深刻的觀點。“三個代表”則把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問題提到堅持黨的性質的高度,把它們作為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前提和衡量、檢驗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標準,這也是理論上的一個提升。
  深化了黨的宗旨的內涵,指明了新時期實踐黨的宗旨的途徑。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一切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這是毛澤東、鄧小平同志的一貫教導。但是,這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出發,從一般的原則的角度論述黨的宗旨的,還未涉及宗旨所應當包含的其他內容。“三個代表”則在此基礎上前進一步,把黨的宗旨與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聯系起來,指出這是實現黨的宗旨的基礎條件,也是堅持黨的宗旨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就使黨的宗旨的內涵、要求和實現途徑得到深化和具體化,并且更加科學化和理論化了。
  “ 三個代表”的思想體現了對于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的深刻認識。“三個代表”是對于歷史規律性與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歸根到底是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總結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對于推動新世紀的理論創新,進而引導實現新的社會變革,具有重要的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告中強調,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胡錦濤同志的深刻論述,既是對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發展歷史的精辟概括,也是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發展的方向和指南。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論黨的建設》 江澤民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219/7411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